据说“乌台诗案”后的元丰三年(1080)正月,苏轼冒严寒、顶风雪,过河南、渡淮河、进湖北,谪赴黄州。当他途经麻城春风岭时,看到了一片凌寒吐妍的梅花林。咱们的苏学士于是诗兴大发,即兴写下了《梅花二首》:春来幽谷水潺潺,灼烁梅花草棘间;一夜东风吹石裂,半随飞雪度关山。何人把酒慰深幽?开自无聊落更愁;幸有清溪三百曲,不辞相送到黄州。
图片
十年前曹先生卖字,售后服务做得也不错。一般成套的小笺,或者手卷,都可以加题如此一签,不用收费的。现在曹先生名声日隆,字价飞涨,想必不用多少日子,不要说成套的册页,即便这样一个小签,也不易得到了。
图片
苏子瞻死里逃生,虽然步履蹒跚狼狈不堪,但是终于杀出重围远离京城,难免夹杂着些许欢喜庆幸。正如他在《歧亭五首》诗序里所说,当他翻过春风岭,来到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时,看到了白马青盖来迎的人群。苏轼正在发愣之际,来者大叫:“你难道不认识我陈季常了吗?”原来是陈慥!
图片
苏东坡与陈季常,有着很深的渊源。像当年三苏高考及第,子瞻奉任凤翔签判,做了个从八品的小官。那时候的凤翔知府,就是陈慥的父亲陈公弼。
图片
苏轼在他的《方山子传》里,是这样描述少年时候的陈慥的:“方山子,光、黄间隐人也。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”。“独念方山子少时,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。前十九年,余在岐山,见方山子从两骑,挟二矢,游西山。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射之,不获。方山子怒马独出,一发得之。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”。
图片
可也就是这样一个“官二代”,豪侠美少年陈慥。却不知什么原因,一直没有踏入仕途。后来干脆“弃车马、毁官服”,在这麻城山水间当了一名隐士,“环堵萧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”。以至于不与世相闻,徒步来往山中,别人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,甚至连他姓什么、叫什么也不知道,乡人只凭他戴一顶“方屋而高”的古帽戏称他为“方山子”。
图片
最有意思的,还是关于陈慥惧内的传说,洪迈《容斋三笔》卷三《陈季常》条下记载:陈慥字季常,公弼之子,居于黄州之岐亭,自称龙丘居士,又曰方山子。好宾客,喜畜声妓,然其妻柳氏绝凶妒,故东坡有诗云: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忽闻河东狮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河东狮子,指柳氏也。后来明人汪廷讷的《狮吼记》杂剧,讲的就是陈慥的故事。
图片
关于苏轼与陈家父子的交往,历来说法不一。还有人说,把苏轼发配黄州,就是因为当年苏轼与陈公弼不和,专门把他弄到陈慥手底下让陈季常收拾的。但事实上不管怎么说,苏轼和陈季常,却实实在在是好朋友老朋友。学习过苏轼书法的兄弟们,一定记得那件著名的“一夜寻黄”帖,就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信件。他们之间真正的密切交往,自歧亭相遇始。这样的见面,两个人都没有想到,互问缘由,只能执手相叹了。
图片
我觉得苏轼的幸福生活,其实还是从贬谪黄州开始的。混到陈季常的手底下,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报复,而且三日一小宴、五日一大宴,整天扯上一大帮雅好文艺的兄弟们应酬相聚,饮酒作诗,甚至可以喊两个三陪小姐伺候着,惹得陈慥家“河东狮吼”也在所不惜。与陈慥的这次相遇,让苏轼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与生活观,本就通达的苏子瞻,开始穷究黄老,支炉炼丹,筑室东坡,自号东坡居士。后人所称苏东坡,盖由此始。
图片
我一直喜欢,曹先生的小字。尤其是这种精美的罗轩变古笺,以苏体写苏诗,温文尔雅,书香扑面,真不知羡煞多少文人学子。这套东西是雅思斋主李忠兄所请,后辗转为听雨轩夏吉庆兄所藏。夏兄知我收藏曹书有年,而缺此种画笺,于2013年6月割爱相让。好书到手,欣喜之情无以言表,拍照发帖,敲打数语以为记。
(2013年6月21日于抱璞轩)
图片
感谢耐心阅读,请顺手点下右下在看吧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Powered by 电子竞技票哪里可以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